2312资讯要闻/col/col1664867/index.html信息/col/col1664868/index.html县区动态/col/col1664870/index.html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要闻 > 信息 > 县区动态

    岱山县人社局加大“三高人才”引育推动产才融合发展

    发布日期:2024-01-05 15:18 来源:岱山县人力社保局 访问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X

2023年以来,岱山县人社局深入实施人才强县、创新强县首位战略,紧盯高校毕业生、高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引育,不断加大企事业单位引才力度,进一步打开引贤纳才之门,形成了人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结构明显优化、人才效能持续增强的发展新格局。

一、打好“组合拳”,构筑高校毕业生多维招引平台

一是靶向施策,激发人才引擎“强动能”。以“人社干部联百企”活动为契机,组建“人社服务先锋队”,精准掌握企业人才招聘合作需求,启动实施高校毕业生百校巡回招引行动,打造13条“定制化”岱山特色校园引才专线,涵盖黑龙江、甘肃、山西等9省11市,有针对性地推出岗位2000余个,落实签约意向800多人。积极开展“就业扬帆·政策护航”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舟创未来·智汇东海”专场招聘会、“岱籍学子游岱山”等特色活动,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岱回岱就业创业。全年共招引高校毕业生2846人。

二是搭建平台,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升级使用“引才云”平台,开设常态化线上招聘、企业直播带岗等功能模块,搭建“不打烊”求职招聘通道,55家企业入驻“引才云”,发布岗位需求9000余人,举办专场招聘、“直播带岗”、“云上探厂”等各类招聘活动25场。持续加快在省内外设立引才工作站的进度,切实发挥高校引才工作站在“走出去”抢才的纽带作用,已在全国建立8家引才工作站,有效地提升校招活动的人岗匹配度。

三是公开招聘,吹响人才招引“集结号”。积极推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通过规范招聘环节、打破户籍限制、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多项举措,加大高校毕业生招聘力度,全年共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18人。全力做好“三支一扶”工作,合理开发就业岗位,新招募9名高校毕业生,已累计招募152名大学生到基层开展支农服务。

二、铺宽“成长路”,打造高技能人才全程培育平台

坚持“培”“赛”并举,组织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式”引育行动,持续打响“浙派工匠”品牌,目前共培育浙江杰出工匠1名、浙江工匠7名,浙江青年工匠16名。

一是多元培训,技能人才提量提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入调研劳动者培训意愿,精准匹配企业用工需求,围绕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乡村振兴、“一老一小”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联动企业、职业技校、培训机构开展“项目制”“菜单式”培训,全年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783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601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343人。

二是以赛练技,拓宽人才发展渠道。常态化开展技能大比武、企业职工岗位大练兵等竞赛,直接认定高技能人才287人,不断充实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技能人才队伍。全面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和认定,已备案评价企业9家。2023年,累计开展自主认定209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1人。

三是产教融合,助力实现技能共富。成立舟山工匠学院岱山共富分院,围绕传统职业(工种)培训及认定、工匠培育、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方面,打造面向全社会产业工人的新型高技能人才综合型培养基地。新设置电工技师班和高级技师班的培训和考试点位,已开办2批次电工高级技师培训,30人获得高级技师证书。

三、放开“练兵场”,搭建高层次人才广阔使用平台

通过“柔性引进”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重要方式方法,着力弥补全县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中的短板和不足。

一是扩大博士后设站企业“朋友圈”。大力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在博士后工作站的政策解读、设站申报、设站管理、人员招收等方面出谋划策,目前,全县已有东沙汽配、恒泰漆业、惠生海工3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

二是壮大进站博士后“强军团”队伍。持续推进博士后工作站与南京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以“人才+项目”的发展模式,招收进站博士后4人。其中,东沙汽配博士后工作站的李华鑫博士喜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是我县首次获得国家级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

三是用活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聚焦高质量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引进难”问题,充分发挥党管机构编制的制度优势,盘活编制存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青年博士人才,推动形成“以编引才、以才提效”的良性循环,引进事业编制博士2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首页
> 资讯要闻 > 信息 > 县区动态

岱山县人社局加大“三高人才”引育推动产才融合发展

发布日期:2024-01-05 15:18:15 来源:岱山县人力社保局

2023年以来,岱山县人社局深入实施人才强县、创新强县首位战略,紧盯高校毕业生、高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引育,不断加大企事业单位引才力度,进一步打开引贤纳才之门,形成了人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结构明显优化、人才效能持续增强的发展新格局。

一、打好“组合拳”,构筑高校毕业生多维招引平台

一是靶向施策,激发人才引擎“强动能”。以“人社干部联百企”活动为契机,组建“人社服务先锋队”,精准掌握企业人才招聘合作需求,启动实施高校毕业生百校巡回招引行动,打造13条“定制化”岱山特色校园引才专线,涵盖黑龙江、甘肃、山西等9省11市,有针对性地推出岗位2000余个,落实签约意向800多人。积极开展“就业扬帆·政策护航”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舟创未来·智汇东海”专场招聘会、“岱籍学子游岱山”等特色活动,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岱回岱就业创业。全年共招引高校毕业生2846人。

二是搭建平台,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升级使用“引才云”平台,开设常态化线上招聘、企业直播带岗等功能模块,搭建“不打烊”求职招聘通道,55家企业入驻“引才云”,发布岗位需求9000余人,举办专场招聘、“直播带岗”、“云上探厂”等各类招聘活动25场。持续加快在省内外设立引才工作站的进度,切实发挥高校引才工作站在“走出去”抢才的纽带作用,已在全国建立8家引才工作站,有效地提升校招活动的人岗匹配度。

三是公开招聘,吹响人才招引“集结号”。积极推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通过规范招聘环节、打破户籍限制、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多项举措,加大高校毕业生招聘力度,全年共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18人。全力做好“三支一扶”工作,合理开发就业岗位,新招募9名高校毕业生,已累计招募152名大学生到基层开展支农服务。

二、铺宽“成长路”,打造高技能人才全程培育平台

坚持“培”“赛”并举,组织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式”引育行动,持续打响“浙派工匠”品牌,目前共培育浙江杰出工匠1名、浙江工匠7名,浙江青年工匠16名。

一是多元培训,技能人才提量提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入调研劳动者培训意愿,精准匹配企业用工需求,围绕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乡村振兴、“一老一小”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联动企业、职业技校、培训机构开展“项目制”“菜单式”培训,全年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783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601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343人。

二是以赛练技,拓宽人才发展渠道。常态化开展技能大比武、企业职工岗位大练兵等竞赛,直接认定高技能人才287人,不断充实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技能人才队伍。全面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和认定,已备案评价企业9家。2023年,累计开展自主认定209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1人。

三是产教融合,助力实现技能共富。成立舟山工匠学院岱山共富分院,围绕传统职业(工种)培训及认定、工匠培育、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方面,打造面向全社会产业工人的新型高技能人才综合型培养基地。新设置电工技师班和高级技师班的培训和考试点位,已开办2批次电工高级技师培训,30人获得高级技师证书。

三、放开“练兵场”,搭建高层次人才广阔使用平台

通过“柔性引进”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重要方式方法,着力弥补全县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中的短板和不足。

一是扩大博士后设站企业“朋友圈”。大力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在博士后工作站的政策解读、设站申报、设站管理、人员招收等方面出谋划策,目前,全县已有东沙汽配、恒泰漆业、惠生海工3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

二是壮大进站博士后“强军团”队伍。持续推进博士后工作站与南京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以“人才+项目”的发展模式,招收进站博士后4人。其中,东沙汽配博士后工作站的李华鑫博士喜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是我县首次获得国家级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

三是用活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聚焦高质量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引进难”问题,充分发挥党管机构编制的制度优势,盘活编制存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青年博士人才,推动形成“以编引才、以才提效”的良性循环,引进事业编制博士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