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零工这种就业形态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新业态灵活就业正在兴起,涉及就业人群已达2亿多人,为扩大就业容量、完善就业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舟山市人社局积极推进零工市场高质量建设,打造具有海岛特色的零工市场,满足零工多元化就业需求,有力推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破解海岛零工服务体系建设中供给水平和层次较低、零工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和难点,进一步做好零工服务工作,特开展专题调研,采用实地走访零工市场、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全市零工市场运行情况,深度剖析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零工市场建设路径进行探索。
一、零工市场建设情况
(一)零工市场建设的基础和条件
近三年舟山市灵活就业登记人数逐年递增,截至2023年10月底灵活就业登记人数同比增幅22.87%。2022年舟山市人口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市农村人口31.4万人,农村“闲余”劳动力供给潜力较大。零工市场的存在不仅为农民工提供便利条件,还有助于缓解企业用工短缺,在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舟山海洋特色产业发展的灵活用工需求较大,水产加工、旅游餐饮等行业企业存在明显的生产淡旺季,对“小时工”等零工需求量大。如每年8-10月,螃蟹捕捞旺季“扎蟹工”每日需求达上千人,吸纳了周边大量农村劳动力灵活就业。由于马路零工市场系历史条件自发形成,场地狭小、监管缺失,安全无保障等因素,导致零工市场存在占道经营、环境乱差、纠纷多发等问题。如何实现全面推进零工市场高质量发展,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成为目前零工市场建设的首要问题。
(二)当前零工市场基本情况
2023年,舟山市四个县(区)及普朱管理委员会共建成各类零工市场9家。零工市场采取现有招聘大厅改建、整合公共资源新建等方式推进建设,初始资金投入全部来自县区财政支持,9家零工市场均为公益性零工市场,免费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就业服务。零工市场建设充分考虑区域劳动力聚集、交通便利等因素,科学开展选址,按照“6+N”功能配置要求,精心打造场内建设格局,标准化设置信息发布、求职咨询、职业指导、洽谈交流等4大核心功能区,配齐灵活用工服务专员。同时,立足海岛海洋特色以及各地实际,以构建“一岛一功能”特色发展体系为目标,创新建设符合海岛产业需求的海员渔民、水产贸易等一批行业性零工市场。如嵊泗县依托马鞍列岛零工市场,动态收集辖区内退捕渔民、渔嫂等零工群体培训就业需求,开展贻贝养殖、民宿管家等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三)零工市场运行情况
舟山市9家零工市场自6月建成以来,不断规范零工市场各项服务。线上,全市统一开发零工市场微信小程序“舟小聘”,推广使用“浙里找零工”应用平台,全景展示用工企业、工作地点、岗位数量等信息要素,实现零工服务“全天候”。线下,市场常态化提供政策咨询、岗位发布、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培训登记、权益保护等服务,形成招工、求职、培训、维权的服务“一条龙”。全市统一设计用工需求与求职信息“两张清单”,做好牵线搭桥“寻岗、宣岗、送岗”工作,以走访、短信、电话等形式推送零工信息,引导零工求职者和用工主体实现对接,截至10月底,全市各零工市场累计发布岗数6756个,吸引求职人数3693人,初步达成意1193人。
(四)零工市场制度建设情况
为促进全市零工市场规范建设、健康发展,提升零工市场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市人社局联合住建、民政等七部门联合出台了《舟山市零工市场建设方案》,围绕优化建设布局、统一建设标准、提升服务能力、推动提质增效、加强组织保障等多方面推出具体举措,从制度层面保障零工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舟山市零工市场体系采取“1+4+N(n)”模式,即形成“主城区带动+4县区发力+多镇街拓展+多村社辐射”的综合立体服务矩阵,并做到视觉标识、硬件配套、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四统一”。
(五)调查样本情况
本次抽样调查共有用人单位44家,求职者139人参与。从用人单位的调查样本雇佣零工情况看,有32家单位曾雇佣过零工,占72.73%,未雇佣过的单位12家,占27.27%。从雇佣零工类型看,建筑业占20.45%,制造业占36.36%,运输物流占11.36%,餐饮酒店占27.27%,生活服务占20.45%。从求职者的调查样本性别看,男、女性别占比分别为28.78%和71.22%。从年龄上看,18-25周岁占9.35%,26-35周岁占32.37%,36-45周岁占33.09%,46-55周岁占17.27%,55周岁以上占7.91%。从教育程度看,小学学历2人,占2.16%;初中、高中学历58人,占41.72%;专科学历38人,占27.34%,本科及以上学历40人,占28.78%。
二、零工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全市9家零工市场半年运营情况,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灵活用工权益保障还不够充分。调查显示,在权益保障方面,用人单位认为雇佣零工存在员工工伤风险的占31.33%,员工不固定,容易流动的占40.96%,容易出现劳动纠纷的占16.87%。雇佣双方未签劳动合同,各自权益缺乏保障,如果发生工资、工伤事故等意外纠纷,较难通过法律的途径来保障自身的合法利益。零工市场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劳动关系,排除在工伤、失业保险法定覆盖范围以外,商业保险机构尚未出台普惠型灵活就业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兜底保障措施不足。
(二)零工市场发展相对不平衡。从区市来看,中心城区(定海区、普陀区)的新业态零工发展较快,且市场化程度高,偏远县(岱山县、嵊泗县)受人口体量不大、行业季节性强等因素影响,零工场活跃度相对较低。同时,新城以及部分经济功能区、重点乡镇等区域,缺乏零工市场或零工驿站。
(三)零工市场运营质量有待提升。部分已经建成运行的零工市场管理还不够规范,信息收集发布、职业介绍等制度不够健全,活动开展方面次数还不够多需要提升。调查显示,30.47%的求职者认为就业创业培训有待增加,21.09%的求职者认为招聘信息收集有限,20.70%的求职者认为市场管理有待规范。
(四)零工市场发展水平还不高。零工市场还处于招聘求职信息登记、发布及组织专场招聘会的初级阶段,部分市场洽谈培训、餐饮休息等延伸功能不足。同时,缺乏专业运营人员,存在招聘场次少,活跃度较低等问题,难以实现零工供求双方精准实时对接和高质量服务。
(五)零工市场整体知晓度仍有提升空间。调查显示,从求职者获得零工信息的渠道上看,求职者从线上微信广告、零工小程序获得招聘信息占29.21%,亲朋好友介绍占38.61%,职业中介获得招聘新的占13.36%,在固定地点等待招工的占8.42%。现阶段的零工求职者普遍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更愿意通过原有的熟人介绍方式寻找工作机会,对线下线上零工市场等新兴渠道进行求职登记比较排斥。
三、海岛特色零工市场建设方向
(一)强化零工主体权益保障。指导用工主体依法合规用工、主动关心劳动者,引导零工劳动者积极履行完成劳动任务的义务,监督零工市场运营单位依法开展招工用工服务。加大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升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严厉打击“黑中介”,维护零工市场正常有序运行。落实工伤保险应保尽保,针对诸如快递行业等流动性大的行业从业人员优先办理工伤保险。对其他零工群体,积极引入商业保险建立劳动者意外伤害保险制度,降低零工用工风险。
(二)完善零工市场选址布局。充分考量零工市场选址,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灵活高效、优化服务的原则,综合考虑零工自发聚集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求职地点,谋划在新城区域设立零工市场或驿站,科学合理地设置功能区,方便就业者和用工主体现场信息登记、用工咨询等。延伸拓展便民服务平台,在乡镇劳动保障站、村(社区)建设零工驿站,及时收集临时性用工岗位招聘信息,为零工人员提供免费政策咨询、岗位供求等服务,让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对接。
(三)强化零工市场运维服务。不断提升零工市场规范运行,进一步优化岗位收集发布、求职登记流程,强化数字化应用,为我市灵活就业人员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打通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信息壁垒,完善零工就业服务工作网络,广泛争取镇街、村(社区)、网格辖区等多方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开发符合市场需求、易学易用的技能培训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包括安全生产、现场实操等内容在内的灵活用工企业“订单式”培训,实现培训结束即可上岗。多形式推送零工信息,引导零工求职者和用工主体实现有效对接。
(四)提高零工市场发展水平。完善“舟小聘”招聘求职小程序功能,提供自动生成劳务合同、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开展劳务质量双向评价等服务,让零工招工求职更便捷高效。建立服务与保障并举、提效与监督并重的运行机制,制定统一的零工市场管理制度。制定全年活动计划,定期开展零工技能培训、供求对接、公益服务等多种活动,逐步完善功能,扩展延伸服务,配备休闲座椅、手机充电、饮水取用、阅览学习、医疗辅助、自助售卖等生活服务。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主导或参与零工市场建设,提供专业化运营服务,提高零工市场服务质效。
(五)推进示范零工市场建设。打造一批示范零工市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市零工市场建设发展提供经验思路,推进零工市场高质量发展。宣传推广示范零工市场建设和运行服务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密切关注社会舆情,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零工市场健康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线上线下零工市场宣传,制作动画小视频,通过电视台、报纸、微信端推广线上零工市场操作使用方法,在辖区零工揽活聚集点、乡镇(街道)、社区、公共场所等地举行宣传活动,分发零工市场宣传手册,增强零工市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