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创新创业精神,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今年我市组织评选出10名大学生创业之星。在创业之星的身上,我们看到他们迎难而上,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在各自的小天地里干出一翻大事业。
黄 斌
岱山海岬驿站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
黄斌,是一个来自台州的90后男孩。2016年的一次机缘巧合,热爱旅游的他来到岱山的中国海岬公园,从此便产生了浓厚的依恋之情。“当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海边空气和海岛环境,非常宜人。”回忆起与岱山岛的首次“碰面”,黄斌依然记忆犹新,“中国海岬公园有着全市第一条建成投用的景观公路,这条公路串联起了沿线五个海湾和六个海岬,非常适合户外骑行运动。”
岱山海岬驿站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海岛骑行游、沙滩户外体验园、海岛团建和慢节奏互动旅游。公司目前下辖三个驿站,分别位于鹿栏晴沙景区门口、海岬公园渔人码头、海岬公园桐盘湾沙滩,正在施工的双合石壁站点和规划落地的东沙古镇站点计划2021年初投入使用。目前公司拥有山地车、公路车等单人车150余辆,休闲车、亲子车等双人车60余量,助力自行车30辆,可同时接待300人左右,是目前浙江接待体量最大的海岛骑行服务商。
从燕窝山到黄嘴头,骑车慢行在蜿蜒美丽的彩色公路上,海风迎面而来,那叫一个惬意。如今,位于岱山本岛北部的海边公路——燕黄线已然成了骑行爱好者、岛城居民和八方游客的骑行“天堂”,而作为这条路上的重要配套,“驿站”备受青睐。黄斌,就是“驿站”的主人,他用四年时间将这里经营得有声有色。
当时,细心的黄斌全面又深入地调查了燕黄线上的旅游业态,发现若能引入骑行、徒步等休闲活动,将大大拓展这里的旅游市场。“一个朋友也告诉我,今后随着大桥时代的到来,海岛发展将更有前景。”于是,黄斌决定在这里开设“骑行驿站”。
怀着一颗忐忑和期待的心,2016年10月,黄斌正式成立了岱山海岬驿站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大大小小的难题接踵而至,首当其冲的就是员工问题。“因为燕黄线偏僻的地理位置,加上就业前景未知,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来,即使有意向的,思考几天后又‘打退堂鼓’了。”无奈之下,黄斌只能找父母来帮忙。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驿站日渐成熟,整个团队稳定在七人左右,总算能满足基本的业务需求。然而海岛旅游淡旺季明显的特性,也直接导致公司成本与员工需求量难以实现平衡。“旺季,我需要十个人,但淡季,只需要三到五个就够了,那剩下来的一些人要怎么安排?如果照常发工资的话,经济成本会比较高,如果不养人,这对接下来企业的发展肯定有影响。”黄斌为难地说道。
为解决这一难题,更为了公司今后的长期发展,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黄斌不断奔波于上海、宁波、杭州等城市,通过在携程、同城等旅游软件的线上宣传,以及线下推广免费体验活动,游客逐步增加。黄斌告诉记者,之后他们团队还承接了一些公司的团建活动,即使在淡季,也能招揽游客前来游玩,公司慢慢走向正轨,并开拓出了三个“驿站”分点。
“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我感觉每一年的游客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在递增。”目前海岬驿站旅游公司将在岱山县本岛主要景区、民宿和酒店聚集区投入30辆共享电动车,今后,游客们可以自由省时省力穿行于海岬公园,鹿栏晴沙、东沙古镇等景区之间。
黄斌感慨道,尤其随着秀山大桥的开通,年游客接待量更是从原来的万人次翻增到两万人次,“现在我越来越期待舟岱大桥的开通,看着周边民宿、休闲渔业等一点点发展起来,旅游业态逐渐丰富,我相信自己的骑行驿站也会变得更好。”
为迎接大桥时代,今年的黄斌变得异常忙碌,在原有的“骑行”基础上,他正在积极筹划共享电动车项目,以此来吸引更多游客。“我们会做一个点对点的归还和租赁,计划从鹿栏晴沙到海岬公园、东沙古镇,再到双合石壁进行布局,把整个岛的景点串联起来,让游客能够流动起来、活跃起来。”对于未来,黄斌也期盼他的骑行驿站能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向往,成为岱山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