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2资讯要闻/col/col1664867/index.html信息/col/col1664868/index.html最新资讯/col/col1664869/index.html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要闻 > 信息 > 最新资讯

    贯通基层“治理脉络” 实现服务“跨海直达”——推进基层人社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市人社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发布日期:2023-11-24 14:52 来源:办公室、政策法规处、机关党委 访问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X

作为今年浙江省“基层人社治理现代化建设”改革的市级试点,我们聚焦基层人社治理重大需求,探索构建全域贯通联动、业务协同互通的基层人社治理工作体系,全面革新架构能级,激活治理末鞘,延伸服务触角,以期实现“基层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改革实施以来,全市乡镇(街道)受理经办人社政务服务事项5781件,占全市基层办件量的62%,欠薪基层化解率提高16个百分点。

一、塑造“1+3+4”工作体系,激活基层人社治理“末梢神经”。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并重、标准规范与实用管用结合,实现全市基层人社治理改革“一盘棋”系统推进。一是高位统筹“1核主导”。将基层人社治理现代化改革作为全市“夯基工程”来抓,通过市府办印发《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基层劳动保障力量完善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通知》,建立以基层劳动保障办为主导,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全市改革专班,形成条块协同、高效推进、精密智治的基层人社现代化改革工作体系。二是高标配强“3支队伍”。结合乡镇(街道)人口规模、经济体量和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积极争取各级编委办支持,高标准设立劳动保障办公室,分3档匹配乡镇规模选优配强基层人社队伍,严格落实一人一岗一责,实现乡、村、企人社服务监管全覆盖。目前,全市39个乡镇街道“基层劳动保障办公室”全部完成挂牌,共配备劳动保障督导员49名、劳动保障管理员138名,劳动关系协调员1255名。三是高质编发“4张清单”。在全省率先出台舟山市《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治理能力建设工作指引》,编制劳动保障管理事项清单、人社基层队伍人员职责清单、社保就业服务事项清单和人社政务服务事项清单4大类115项任务清单,进一步厘清基层下放事项,明确经办权责,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办事服务应放尽放、极简极速、好办易办。

二、凝聚“三个维度”服务体系,强健基层人社服务“骨骼肌体”。坚持服务下沉、力量下移,充分向基层放权赋能,提升海岛企业群众办事便捷度、精准度、智能度。一是“一网通办”提升便捷度。聚焦最优营商环境打造,依托政务服务2.0系统全面深化“一网通办”,下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等高频人社政务服务事项44项,并提供“职业介绍”、“创业情况跟踪”等基层人社服务14类,实现服务到村社、办事不出岛。一季度,全市乡镇(街道)受理经办人社政务服务事项5781件,占全市基层办件量的62%。二是“帮办代办”提升精准度。开辟基层人社服务“私人通道”,城乡上下贯通推出第一批“退休一件事”等人社系统帮办代办事项41项,线上线下提供咨询、指导、协调、申请、反馈等“一对一”服务,精准解决基层办事过程中“门不清、路不熟、来回跑”等难题。例如,结合三代社保卡换发,为老年人提供“现场申请、即时制卡、实时领卡、当场激活”的“一窗式”社保卡服务,极大改善了偏远海岛渔农村老人办卡用卡难问题,真正实现办卡不出岛、服务送上门。三是“数改赋能”提升智慧度。全面贯通“浙里人社”数字化应用,依托“掌上人社”工作台,数字赋能提升基层就近办事、好办易用体验感。如成功打造全省首个精准服务企业HR的数改应用“HR服务在线”,一站式提升企业管理效能;创新应用养老待遇“无感智证”,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实现97.83%退休人员的自动认证,资格认证周期由“一年一证”升级为“每月智证”。

三、构筑“三位一体”治理体系,根治基层劳动纠纷“疑难病症”。紧紧扭住劳动纠纷产生、发展、演变三个重要阶段,形成源头预防—联动调处—长效处置“三位一体”工作闭环,全流程发力提升基层人社治理能级。一是溯源预防“治未病”。着眼纠纷治理关口前移,发挥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前哨作用,就近加强对辖区企业、项目工作劳动用工和欠薪情况动态排查,开展企业用工体检、薪酬调查,推广应用电子劳动合同“浙里签”平台,引导企业规范用工,铲除纠纷隐患滋生土壤。目前,已对130家开展用工体检,上传和网签电子劳动合同3.7万余份。二是联动即调“医已病”。以劳动纠纷多元化解为切口,联动基层“政企社”力量,创新“双链闭环、立体维权”协作机制,实现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基层劳动争议调解横纵双向立体贯通,真正做到劳动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消灭在在萌芽。三是样板先行“治通病”。立足各地经济发展实际,打造1-2个纠纷调处特色样板,“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形成长效处置机制,从根源上杜绝突发性、群体性劳动纠纷发生。如普陀区以“中远船务国家金牌调解组织”为模型探索大型企业劳动纠纷一站式自主化解样板,内部化解企业劳动纠纷数量占40%;六横管委会以“劳动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为模型探索离岛乡镇纠纷化解样板,护航“海上能源岛”大宗煤炭等重大项目建设蹄疾步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首页
> 资讯要闻 > 信息 > 最新资讯

贯通基层“治理脉络” 实现服务“跨海直达”——推进基层人社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市人社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发布日期:2023-11-24 14:52:32 来源:办公室、政策法规处、机关党委

作为今年浙江省“基层人社治理现代化建设”改革的市级试点,我们聚焦基层人社治理重大需求,探索构建全域贯通联动、业务协同互通的基层人社治理工作体系,全面革新架构能级,激活治理末鞘,延伸服务触角,以期实现“基层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改革实施以来,全市乡镇(街道)受理经办人社政务服务事项5781件,占全市基层办件量的62%,欠薪基层化解率提高16个百分点。

一、塑造“1+3+4”工作体系,激活基层人社治理“末梢神经”。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并重、标准规范与实用管用结合,实现全市基层人社治理改革“一盘棋”系统推进。一是高位统筹“1核主导”。将基层人社治理现代化改革作为全市“夯基工程”来抓,通过市府办印发《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基层劳动保障力量完善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通知》,建立以基层劳动保障办为主导,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全市改革专班,形成条块协同、高效推进、精密智治的基层人社现代化改革工作体系。二是高标配强“3支队伍”。结合乡镇(街道)人口规模、经济体量和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积极争取各级编委办支持,高标准设立劳动保障办公室,分3档匹配乡镇规模选优配强基层人社队伍,严格落实一人一岗一责,实现乡、村、企人社服务监管全覆盖。目前,全市39个乡镇街道“基层劳动保障办公室”全部完成挂牌,共配备劳动保障督导员49名、劳动保障管理员138名,劳动关系协调员1255名。三是高质编发“4张清单”。在全省率先出台舟山市《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治理能力建设工作指引》,编制劳动保障管理事项清单、人社基层队伍人员职责清单、社保就业服务事项清单和人社政务服务事项清单4大类115项任务清单,进一步厘清基层下放事项,明确经办权责,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办事服务应放尽放、极简极速、好办易办。

二、凝聚“三个维度”服务体系,强健基层人社服务“骨骼肌体”。坚持服务下沉、力量下移,充分向基层放权赋能,提升海岛企业群众办事便捷度、精准度、智能度。一是“一网通办”提升便捷度。聚焦最优营商环境打造,依托政务服务2.0系统全面深化“一网通办”,下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等高频人社政务服务事项44项,并提供“职业介绍”、“创业情况跟踪”等基层人社服务14类,实现服务到村社、办事不出岛。一季度,全市乡镇(街道)受理经办人社政务服务事项5781件,占全市基层办件量的62%。二是“帮办代办”提升精准度。开辟基层人社服务“私人通道”,城乡上下贯通推出第一批“退休一件事”等人社系统帮办代办事项41项,线上线下提供咨询、指导、协调、申请、反馈等“一对一”服务,精准解决基层办事过程中“门不清、路不熟、来回跑”等难题。例如,结合三代社保卡换发,为老年人提供“现场申请、即时制卡、实时领卡、当场激活”的“一窗式”社保卡服务,极大改善了偏远海岛渔农村老人办卡用卡难问题,真正实现办卡不出岛、服务送上门。三是“数改赋能”提升智慧度。全面贯通“浙里人社”数字化应用,依托“掌上人社”工作台,数字赋能提升基层就近办事、好办易用体验感。如成功打造全省首个精准服务企业HR的数改应用“HR服务在线”,一站式提升企业管理效能;创新应用养老待遇“无感智证”,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实现97.83%退休人员的自动认证,资格认证周期由“一年一证”升级为“每月智证”。

三、构筑“三位一体”治理体系,根治基层劳动纠纷“疑难病症”。紧紧扭住劳动纠纷产生、发展、演变三个重要阶段,形成源头预防—联动调处—长效处置“三位一体”工作闭环,全流程发力提升基层人社治理能级。一是溯源预防“治未病”。着眼纠纷治理关口前移,发挥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前哨作用,就近加强对辖区企业、项目工作劳动用工和欠薪情况动态排查,开展企业用工体检、薪酬调查,推广应用电子劳动合同“浙里签”平台,引导企业规范用工,铲除纠纷隐患滋生土壤。目前,已对130家开展用工体检,上传和网签电子劳动合同3.7万余份。二是联动即调“医已病”。以劳动纠纷多元化解为切口,联动基层“政企社”力量,创新“双链闭环、立体维权”协作机制,实现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基层劳动争议调解横纵双向立体贯通,真正做到劳动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消灭在在萌芽。三是样板先行“治通病”。立足各地经济发展实际,打造1-2个纠纷调处特色样板,“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形成长效处置机制,从根源上杜绝突发性、群体性劳动纠纷发生。如普陀区以“中远船务国家金牌调解组织”为模型探索大型企业劳动纠纷一站式自主化解样板,内部化解企业劳动纠纷数量占40%;六横管委会以“劳动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为模型探索离岛乡镇纠纷化解样板,护航“海上能源岛”大宗煤炭等重大项目建设蹄疾步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