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2资讯要闻/col/col1664867/index.html调查研究/col/col1664880/index.html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要闻 > 调查研究

    2019年度舟山市企业用工监测分析

    发布日期:2020-02-07 14:43 来源:就业中心 访问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X

 

2019年,我市经济发展平稳,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监测企业用工稳定。全年,我市实有用工监测企业268家,其中市本级63家,定海区68家,普陀区76家,岱山县46家,嵊泗县15家。现就2019年度我市监测企业运行情况分析如下(数据来源浙江省企业用工监测系统采集)。

一、监测企业基本概况

2019年我市用工监测企业,有大中企业102家,小微企业166家,涵盖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等15个行业。数量最多的分别是:制造业127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1家,住宿和餐饮业29家,各行业门类分布具体见图一。

图一:2019年舟山市用工监测企业行业类型分布情况

2019年初,为做好企业用工监测,我市在2018年底的监测企业基础上进行调整,剔除监测样本7家,新纳入监测样本7家(市本级3家、普陀2家、定海1家、岱山1家),确保监测企业样本数量不少于调整前的样本数量,新纳入块状经济监测的企业所属行业与替换出的企业所属行业保持一致。

截至2019年12月,260家监测企业正常经营,占企业总数的97.01%;有8家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关闭破产1家(舟山市千荷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停业整顿4家(浙江霹雳马厨卫设备有限公司、舟山丰豪船员管理有限公司、舟山市定海丽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岱山县闸口船厂),部分停产3家(舟山市华达毛纺织有限公司、舟山普陀黄金海岸酒店有限公司、浙江舟山奔腾建材制品有限公司)。

二、用工形势特点

(一)全年用工监测企业从业人数走势平稳。2019年1月,监测企业从业人数70021人,12月,监测企业从业人数71322人,从年初到年末增加了1301人,增长了1.86%。全年监测企业平均每月从业人员70482人,高峰出现在12月,从业人员为71322人,低峰出现在2月,从业人员为69818人(详见图二)。从人员增减情况的行业门类来看,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员最多,净增1671人,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净增183人;净减最多的是制造业,净减851人,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净减202人。

 图二:2019年监测企业从业人数月分布图

(二)企业缺工情况较去年有所缓解。2019年我市监测企业缺工总量为9138人,月平均缺工762人,而2018年我市监测企业缺工总量为11006人,月平均缺工917人,2019年相比2018年,分别减少了16.97%和16.90%;我市268家监测企业,月均缺工企业49家,占比18.28%,相比去年同期减少4家。从2019年全年用工监测企业缺工情况的走势看(详见图三),缺工高峰出现在年前,2月份为缺工最高峰,缺工1225人,其次1月份,缺工1162人。缺工低谷出现在4至7月份,分别缺工660人、488人、619人、716人。形成这样的走势,主要是受春节农民工返乡的影响,年前是缺工情况的高峰期,而年中,企业用工情况稳定,缺工情况相对缓和。从缺工类型看,普工仍然是缺工的主体,占缺工总数的77.08%,其次为技术工人,占缺工总数的9.23%,再次为管理人员,占缺工总数的8.45%。

 

图三:2019年监测企业缺工类型图

(三)我市船舶修造业继续面临下行压力。2019年,船舶修造业继续面临下行压力,由于当前航运业持续低迷,作为行业上游的船舶制造业仍然受到影响,“订单难、交船难、融资难”等问题仍然突出,我市23家纳入用工监测的船舶修造业企业,从业人数从年初9788逐渐下降至8699人,减少了1089人(详见图四),下降11.1%,但与2018相比,下降幅度有所缓解,减少了2.2个百分点。以岱山县的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19年1月的从业人数为2179人,从1月开始从业人数逐月下降,12月的从业人数降至1047人,降幅达到52%。

图四:2019年船舶修造业从业人数图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平稳上升。2019年,用工监测企业从业人员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人数平稳上升。1月份,高校毕业生就业14690人,占所有用工监测企业从业人数的20.98%,12月底,高校毕业生就业15748人(12月,因一家监测企业公司合并,增加了1710人),占比22.08%,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增加了1058人,所占比重增加了1.1个百分点。从2019年每月高校毕业生从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来看,就业人数最多的月份为12月,就业人数为15748人,就业人数最少的月份是4月,就业人数为14663人(详见图五)。从高校毕业生的户籍性质来看,不同户籍的高校毕业生从业人数构成相对稳定,本市户籍高校毕业生全年平均就业11050 人,占比74.40%,其次为外省户籍,全年平均就业2411 人,占比16.24%,本省非本市户籍高校毕业生占比最少,全年平均就业1389 人,占比9.36%(详见表一)。

                                                                                 

图五:2019年监测企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图

月份

总人数

本市户籍

占比

本省非本市户籍

占比

外省户籍

占比

一月

14690

10908

74.25%

1384

9.42%

2398

16.32%

二月

14683

10901

74.24%

1388

9.45%

2394

16.30%

三月

14672

10901

74.30%

1386

9.44%

2385

16.26%

四月

14663

10899

74.32%

1386

9.45%

2378

16.21%

五月

14689

10920

74.34%

1384

9.42%

2385

16.24%

六月

14714

10941

74.36%

1384

9.40%

2389

16.24%

七月

14789

10988

74.30%

1384

9.36%

2417

16.34%

八月

14841

11037

74.37%

1390

9.37%

2414

16.27%

九月

14891

11062

74.29%

1393

9.35%

2436

16.36%

十月

14896

11074

74.34%

1388

9.32%

2434

16.34%

十一月

14921

11081

74.26%

1395

9.34%

2445

16.39%

十二月

15748

11884

75.35%

1411

9.07%

2453

15.58%

平均值

14850

11050

74.40%

1389

9.36%

2411

16.24%

表一:2019年监测企业就业高校毕业生户籍统计情况

(五)农民工就业人数有所上升。2019年,用工监测企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就业人数有所提升。1月底,农民工就业42713人,占所有用工监测企业从业人数的61.07%;12月底,农民工就业43341人,占所有用工监测企业从业人数的60.77%,从年初到年终,农民工就业人数增加628人。从2019年每月农民工从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来看,就业人数最多月份为5月,就业人数为43745人 ;就业人数最少月份为2月,就业人数为42558人(详见图六)。从农民工的户籍性质来看,本市户籍的农民工全年平均就业22500 人,占比51.90%,其次为外省户籍,全年平均就业17580 人,占比40.54%,本省非本市户籍农民工占比最少,全年平均就业3276 人,占比7.55%(详见表二)。


图六:2019年监测企业农民工就业人数图

 

(六)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下我市企业运行平稳。今年以来,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升级,但未对我市的对美出口企业产生较大影响,我市对美出口企业总体运行平稳。我市268家监测企业中,24家企业有对美出口订单,据统计,24家企业2019年1月至12月的从业人数总和总体呈上升趋势,从年初的9845人上升至年末的10507人(详见图七)。24家企业中,仅有8家企业年末的从业人数少于年初,且人员浮动平稳。

图七:2019年对美出口企业从业人数图

三、我市用工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行业用工缺口依然较大。虽然和2018年相比,2019年的缺工情况有所缓解,缺工总量和月平均缺工量都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从全年的用工情况来看,部分行业用工缺口依然较大,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这三大行业的缺工情况最为严重,其中普工占据用工总需求数的最大比例。

(二)高等学历或高级技能人才岗位需求量加大。2019年,用工监测企业从业人员中高校毕业生的从业人数呈逐月上升状态。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高等学历或高级技能人才岗位需求量加大,这反映出,随着舟山群岛新区的的不断发展和我市人才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市就业吸引力显著提升,也反映出,新区的建设亟需优秀人才来舔砖加瓦。

四、促进就业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预警机制。一是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工作预案。落实分级响应、跟踪处理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措施,形成重心下移、统筹协调、多方参与、防范严密、处置快捷的应急处理工作机制。对涉及重大就业风险突发事件的情况要按照规定时限及时上报。强化联动处置,建立部门沟通协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坚决防止矛盾激化、事态升级,确保不发生较大规模的失业风险。二是开展用工监测,及时掌握动态。依托浙江省企业用工监测系统平台,通过企业用工数据月报、快报等手段,对我市重点行业和企业开展常态化用工监测。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全面调查受贸易摩擦影响的企业的基本情况、用工计划、工资待遇等情况,对重点企业的用缺工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对我市涉美贸易企业通过上门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密切关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做好失业风险防范工作,并就用工紧缺问题作余缺调剂和用工引导。

(二)贯彻各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一是推进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返还。对企业申报采取线上线下多渠道受理方式,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联动服务网,让辖区内企业就近办理。今年,全市共返还困难企业社保费1.01亿元,惠及企业1566家、职工2.9万人,企业网上申报率达73%。二是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行动。进一步扩大稳岗补贴覆盖面,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依托新媒体平台对稳岗补贴政策进行报道,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政策的红利。截至12月,全市共为符合条件的1892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2044万元,惠及职工7.4万人。三是激励和引导职工提高职业技能。全面推行校企合作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大力实施失业保险“展翅行动”,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的方式,鼓励在岗职工不断提升工作技能,支持失业职工参加转岗培训、再就业培训。

(三)搭建市内外供需对接平台,高效推动就业。一是完善基础求职招聘平台功能。充分利用“群岛新区公共招聘网”和“淘就业”平台以及定期举办现场招聘会,聚集线上线下人力资源,切实解决企业的用工需求。2019年,全市共举办人力资源招聘会96场,3343家用人单位设摊招聘,提供岗位需求人数5.86万人,累计入场2.27万人次,求职登记1.3万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5175人。二是结合专项活动开展各类招聘会。结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重点举办了浙江舟山迎新春高校毕业生招聘会、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新春公益性人力资源招聘会、浙江工会就业援助舟山专场招聘会、2019夏季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各类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等专项招聘会,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各类求职人员充分就业。三是加大赴外地招聘人才的力度。做好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新人才引进工作,组织有需求的企业和单位赴外地招聘紧缺人才。今年,我市共组织企业赴松原、达州、成都、兰州等地共招聘21场,296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1708个,收到求职简历1690余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721人,全面提升了人才发展效能,为建设“创新舟山”提供了强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首页
> 资讯要闻 > 调查研究

2019年度舟山市企业用工监测分析

发布日期:2020-02-07 14:43:11 来源:就业中心

 

2019年,我市经济发展平稳,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监测企业用工稳定。全年,我市实有用工监测企业268家,其中市本级63家,定海区68家,普陀区76家,岱山县46家,嵊泗县15家。现就2019年度我市监测企业运行情况分析如下(数据来源浙江省企业用工监测系统采集)。

一、监测企业基本概况

2019年我市用工监测企业,有大中企业102家,小微企业166家,涵盖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等15个行业。数量最多的分别是:制造业127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1家,住宿和餐饮业29家,各行业门类分布具体见图一。

图一:2019年舟山市用工监测企业行业类型分布情况

2019年初,为做好企业用工监测,我市在2018年底的监测企业基础上进行调整,剔除监测样本7家,新纳入监测样本7家(市本级3家、普陀2家、定海1家、岱山1家),确保监测企业样本数量不少于调整前的样本数量,新纳入块状经济监测的企业所属行业与替换出的企业所属行业保持一致。

截至2019年12月,260家监测企业正常经营,占企业总数的97.01%;有8家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关闭破产1家(舟山市千荷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停业整顿4家(浙江霹雳马厨卫设备有限公司、舟山丰豪船员管理有限公司、舟山市定海丽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岱山县闸口船厂),部分停产3家(舟山市华达毛纺织有限公司、舟山普陀黄金海岸酒店有限公司、浙江舟山奔腾建材制品有限公司)。

二、用工形势特点

(一)全年用工监测企业从业人数走势平稳。2019年1月,监测企业从业人数70021人,12月,监测企业从业人数71322人,从年初到年末增加了1301人,增长了1.86%。全年监测企业平均每月从业人员70482人,高峰出现在12月,从业人员为71322人,低峰出现在2月,从业人员为69818人(详见图二)。从人员增减情况的行业门类来看,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员最多,净增1671人,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净增183人;净减最多的是制造业,净减851人,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净减202人。

 图二:2019年监测企业从业人数月分布图

(二)企业缺工情况较去年有所缓解。2019年我市监测企业缺工总量为9138人,月平均缺工762人,而2018年我市监测企业缺工总量为11006人,月平均缺工917人,2019年相比2018年,分别减少了16.97%和16.90%;我市268家监测企业,月均缺工企业49家,占比18.28%,相比去年同期减少4家。从2019年全年用工监测企业缺工情况的走势看(详见图三),缺工高峰出现在年前,2月份为缺工最高峰,缺工1225人,其次1月份,缺工1162人。缺工低谷出现在4至7月份,分别缺工660人、488人、619人、716人。形成这样的走势,主要是受春节农民工返乡的影响,年前是缺工情况的高峰期,而年中,企业用工情况稳定,缺工情况相对缓和。从缺工类型看,普工仍然是缺工的主体,占缺工总数的77.08%,其次为技术工人,占缺工总数的9.23%,再次为管理人员,占缺工总数的8.45%。

 

图三:2019年监测企业缺工类型图

(三)我市船舶修造业继续面临下行压力。2019年,船舶修造业继续面临下行压力,由于当前航运业持续低迷,作为行业上游的船舶制造业仍然受到影响,“订单难、交船难、融资难”等问题仍然突出,我市23家纳入用工监测的船舶修造业企业,从业人数从年初9788逐渐下降至8699人,减少了1089人(详见图四),下降11.1%,但与2018相比,下降幅度有所缓解,减少了2.2个百分点。以岱山县的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19年1月的从业人数为2179人,从1月开始从业人数逐月下降,12月的从业人数降至1047人,降幅达到52%。

图四:2019年船舶修造业从业人数图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平稳上升。2019年,用工监测企业从业人员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人数平稳上升。1月份,高校毕业生就业14690人,占所有用工监测企业从业人数的20.98%,12月底,高校毕业生就业15748人(12月,因一家监测企业公司合并,增加了1710人),占比22.08%,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增加了1058人,所占比重增加了1.1个百分点。从2019年每月高校毕业生从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来看,就业人数最多的月份为12月,就业人数为15748人,就业人数最少的月份是4月,就业人数为14663人(详见图五)。从高校毕业生的户籍性质来看,不同户籍的高校毕业生从业人数构成相对稳定,本市户籍高校毕业生全年平均就业11050 人,占比74.40%,其次为外省户籍,全年平均就业2411 人,占比16.24%,本省非本市户籍高校毕业生占比最少,全年平均就业1389 人,占比9.36%(详见表一)。

                                                                                 

图五:2019年监测企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图

月份

总人数

本市户籍

占比

本省非本市户籍

占比

外省户籍

占比

一月

14690

10908

74.25%

1384

9.42%

2398

16.32%

二月

14683

10901

74.24%

1388

9.45%

2394

16.30%

三月

14672

10901

74.30%

1386

9.44%

2385

16.26%

四月

14663

10899

74.32%

1386

9.45%

2378

16.21%

五月

14689

10920

74.34%

1384

9.42%

2385

16.24%

六月

14714

10941

74.36%

1384

9.40%

2389

16.24%

七月

14789

10988

74.30%

1384

9.36%

2417

16.34%

八月

14841

11037

74.37%

1390

9.37%

2414

16.27%

九月

14891

11062

74.29%

1393

9.35%

2436

16.36%

十月

14896

11074

74.34%

1388

9.32%

2434

16.34%

十一月

14921

11081

74.26%

1395

9.34%

2445

16.39%

十二月

15748

11884

75.35%

1411

9.07%

2453

15.58%

平均值

14850

11050

74.40%

1389

9.36%

2411

16.24%

表一:2019年监测企业就业高校毕业生户籍统计情况

(五)农民工就业人数有所上升。2019年,用工监测企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就业人数有所提升。1月底,农民工就业42713人,占所有用工监测企业从业人数的61.07%;12月底,农民工就业43341人,占所有用工监测企业从业人数的60.77%,从年初到年终,农民工就业人数增加628人。从2019年每月农民工从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来看,就业人数最多月份为5月,就业人数为43745人 ;就业人数最少月份为2月,就业人数为42558人(详见图六)。从农民工的户籍性质来看,本市户籍的农民工全年平均就业22500 人,占比51.90%,其次为外省户籍,全年平均就业17580 人,占比40.54%,本省非本市户籍农民工占比最少,全年平均就业3276 人,占比7.55%(详见表二)。


图六:2019年监测企业农民工就业人数图

 

(六)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下我市企业运行平稳。今年以来,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升级,但未对我市的对美出口企业产生较大影响,我市对美出口企业总体运行平稳。我市268家监测企业中,24家企业有对美出口订单,据统计,24家企业2019年1月至12月的从业人数总和总体呈上升趋势,从年初的9845人上升至年末的10507人(详见图七)。24家企业中,仅有8家企业年末的从业人数少于年初,且人员浮动平稳。

图七:2019年对美出口企业从业人数图

三、我市用工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行业用工缺口依然较大。虽然和2018年相比,2019年的缺工情况有所缓解,缺工总量和月平均缺工量都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从全年的用工情况来看,部分行业用工缺口依然较大,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这三大行业的缺工情况最为严重,其中普工占据用工总需求数的最大比例。

(二)高等学历或高级技能人才岗位需求量加大。2019年,用工监测企业从业人员中高校毕业生的从业人数呈逐月上升状态。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高等学历或高级技能人才岗位需求量加大,这反映出,随着舟山群岛新区的的不断发展和我市人才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市就业吸引力显著提升,也反映出,新区的建设亟需优秀人才来舔砖加瓦。

四、促进就业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预警机制。一是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工作预案。落实分级响应、跟踪处理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措施,形成重心下移、统筹协调、多方参与、防范严密、处置快捷的应急处理工作机制。对涉及重大就业风险突发事件的情况要按照规定时限及时上报。强化联动处置,建立部门沟通协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坚决防止矛盾激化、事态升级,确保不发生较大规模的失业风险。二是开展用工监测,及时掌握动态。依托浙江省企业用工监测系统平台,通过企业用工数据月报、快报等手段,对我市重点行业和企业开展常态化用工监测。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全面调查受贸易摩擦影响的企业的基本情况、用工计划、工资待遇等情况,对重点企业的用缺工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对我市涉美贸易企业通过上门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密切关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做好失业风险防范工作,并就用工紧缺问题作余缺调剂和用工引导。

(二)贯彻各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一是推进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返还。对企业申报采取线上线下多渠道受理方式,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联动服务网,让辖区内企业就近办理。今年,全市共返还困难企业社保费1.01亿元,惠及企业1566家、职工2.9万人,企业网上申报率达73%。二是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行动。进一步扩大稳岗补贴覆盖面,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依托新媒体平台对稳岗补贴政策进行报道,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政策的红利。截至12月,全市共为符合条件的1892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2044万元,惠及职工7.4万人。三是激励和引导职工提高职业技能。全面推行校企合作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大力实施失业保险“展翅行动”,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的方式,鼓励在岗职工不断提升工作技能,支持失业职工参加转岗培训、再就业培训。

(三)搭建市内外供需对接平台,高效推动就业。一是完善基础求职招聘平台功能。充分利用“群岛新区公共招聘网”和“淘就业”平台以及定期举办现场招聘会,聚集线上线下人力资源,切实解决企业的用工需求。2019年,全市共举办人力资源招聘会96场,3343家用人单位设摊招聘,提供岗位需求人数5.86万人,累计入场2.27万人次,求职登记1.3万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5175人。二是结合专项活动开展各类招聘会。结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重点举办了浙江舟山迎新春高校毕业生招聘会、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新春公益性人力资源招聘会、浙江工会就业援助舟山专场招聘会、2019夏季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各类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等专项招聘会,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各类求职人员充分就业。三是加大赴外地招聘人才的力度。做好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新人才引进工作,组织有需求的企业和单位赴外地招聘紧缺人才。今年,我市共组织企业赴松原、达州、成都、兰州等地共招聘21场,296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1708个,收到求职简历1690余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721人,全面提升了人才发展效能,为建设“创新舟山”提供了强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